排气管里加机油有用吗???看我用实验来回答你!!!
首先说明;我是不会往排气管里去加机油,对环境保护是背道而驰!并且不起作用!
听到过,也看到过太多了,在排气管里加机油。 但有用吗???按平常经验感觉是没用的,因排气管里是高温状态,而且是热气高温,和蒸煮高温不同,
抱着这个疑问我做了如下实验;
时间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2007.1.15-----2007.1.16 地点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室内 环境温度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16度左右 工具1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博士热风枪(50度….630度)激光测温仪(红外线) 工具2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激光测温仪(红外线)可测温度—15度到+900度 工具3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SONY(DSC—V1)照相机 被测试物体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从天剑一代的车上换下的排气管,使用了 3年半时间,里程21000公里。 测试温度标准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SRZ150-A劲豹 实验用油类4种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分别是普通30号机油,半合成摩托车机油,美孚滑脂润滑油,壳牌滑脂润滑油。 因本人对摩托车排气管内部实际测得的温度是130—150间,所以实验就从150度起步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一实验是用机械常用普通30号机油,实验结果是在120度—150度间,最多20分种就烟消云散。并且在加热过程中散发出难受的油烟气,估计有毒成份!也估计油的分子结构被高温完全破坏!保护环境,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,请摩友们不要使用!
第二实验是用半合成摩托车机油,实验结果和第一实验一样!保护环境,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,请摩友们不要使用!
第三实验用美孚滑脂润滑油,优点是在500度高温下基本不融化,在500度时不冒烟,无刺鼻味,缺点是很难在融化后瞬间加进排气管里,可能用高压气枪可压 进,但很危险(要是手上或脸上搞到一点,那肉就熟了),也不可能去买个几升来加热后灌,也有可能加温到溶点时润滑油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起不到作用!除非在 制造排气管时就抹上一层,但这恐怕是不可能的,欧2排放这关可能就过不了。
第四实验用壳牌滑脂润滑油,说明书上标明最高温度是130度,实验时加温到400度是成液体,接近美孚滑脂润滑油
劲豹摩托车在行使10几公里,10分种左右后测得的排气管内部温度,130度--150度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一实验是用机械常用普通30号机油,实验结果是在120度—150度间,最多20分种就烟消云散。并且在加热过程中散发出难受的油烟气,估计有毒成份!也估计油的分子结构被高温完全破坏!保护环境,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,请摩友们不要使用!

设定在150度,几分种后感觉明显

加热到140度时,机油已起泡,15分种后就被烘干

中间被热风枪吹到的部位已没一点油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二实验是用半合成摩托车机油,实验结果和第一实验一样!保护环境,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,请摩友们不要使用!

涂抹均匀,放一小时

设定在150度,一开热风枪,明显看去油被吹起

实际温度130度

热风枪旁边温度是90度左右,很明显看见油很亮,没变化

在实际温度130度时20分种后的样子,油已干

枯。。。。。.

准备一张纸

铺上纸

拿毛巾在纸上用力擦

擦了几十下后

一清二楚,受热的部位一点油也没了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三实验用美孚滑脂润滑油,优点是在500度高温下基本不融化,在500度 时不冒烟,无刺鼻味,缺点是很难在融化后瞬间加进排气管里,可能用高压气枪可压进,但很危险(要是手上或脸上搞到一点,那肉就熟了),也不可能去买个几升 来加热后灌,也有可能加温到溶点时润滑油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起不到作用!除非在制造排气管时就抹上一层,但这恐怕是不可能的,欧2排放这关可能就过不了。
美孚滑脂润滑油(颜色是绿色)

喷上松锈剂

几分种后就可刮去锈斑

在除锈后的表面抹上润滑油

先加热到300度,烘干松锈剂

先在200度吹,20分种后没变化

先在200度吹,30分种后没变化

先在200度吹,30分种后没变化(近距离)

开始不断加温222

开始不断加温400

开始不断加温500
竖起铁皮,下面垫了手套,油没一点流动的迹象

实际测量表面油温为480度.
到600多度时,油瞬间起泡蒸发
到600多度时,油瞬间起泡蒸发。铁皮外口已有发蓝现象(放大)
到600多度时,油瞬间起泡蒸发。铁皮外口已有发蓝现象.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第四实验用壳牌滑脂润滑油,说明书上标明最高温度是130度,实验时加温到400度是成液体,接近美孚滑脂润滑油
用焊枪对实验过的铁皮清理一下
 用焊枪对实验过的铁皮清理一下,一不小心就爆表了!
 冷却后的实验品和壳牌润滑脂
冷却后的实验品和壳牌润滑脂(红色)
 温度范围说明书上是-25度到130度
 抹上油脂

先在150度实验.
 加温到300度,还是没流动现象.
 加温到300度,还是没流动现象
 400度左右时油开始融化流动
 400度左右时油开始融化流动2.
 400度左右时油开始融化流动3.

|